八、系安全带
我从来都不喜欢系安全带,因为那让我感觉特不舒服。特别是,它斜斜的系过来,还紧紧的绷着胸部。可每次先生开车,头一件事就是嘱咐我:“请系好安全带!”而我,总是心不甘情不愿的系好,然后,还要补充一句:“有什么用。”
然后,他就开始向我灌输已经说了N次的交通法典,还有安全系数,诸如此类,等等,等等。当然我自己开车的时候还是比较老实会系好的,因为不愿意被查到找麻烦,这里的警察太“爱”中国人了。被发现了会狮子大开口的,为了省银子,只好认了。
九、剔牙
国人吃完饭后,一般都有用牙签剔牙的习惯。礼貌些的会用手遮一下,有的就大大放放地裂着满是食物的牙缝,在那剔着。有一次,一个俄国朋友问我,他说:“食物有什么问题吗?是牙疼吗?”我无话可答。
去莫斯科餐厅就餐,也可以看见在桌上放着牙签罐的,但用之及少。那里吃完后,随着帐单一起给你的一定有一支口香糖。许多人即使不在餐厅用餐,吃完后,自己也会往嘴里塞上一粒口香糖。
十、容器
刚来的时候,看见婆婆把洗干净的空瓶子——果酱瓶、饮料瓶、红酒瓶、鸡精罐、黄油罐,色拉盒之类的,全放在橱柜里的一层,还收集了许多装食品回来的塑料袋以及超市的塑料袋,大大小小都分了类。我看着,心想这有必要吗?后来知道在莫斯科有的超市是不提供免费塑料袋的,平时要找些瓶瓶罐罐的盛器还真的好难,花钱去买吧又觉得不值,实在有些不舍得,因为有的只是用一次就仍了,这里要包装一个礼品也是出奇的贵,有时甚至高出礼品本身的价格,处在这样高消费的国度里,不得不算计着银子,这样慢慢也学会了收集,能盛东西的,我一概留着,我装水用、做花盆垫、种花用、放洗衣粉、放分币等等用于各种杂物,有时还改做为包装的礼盒。其实在家时,见过母亲收集,但没有那么多,母亲只是把她认为美的才留下。在国内,这些都非常便宜的,许多商店都有免费供应的,买礼品也会免包装的。
十一、排队
在莫斯科排队是司空见惯的。排队等车,排队买东西,排队缴费用。这里的人认认真真地排队,耐耐心心地等着,等着上车,等着买你要的东西,等着轮到你缴费,没人插队,没人抱怨,没人大声嚷嚷,没有争吵一切是那么的顺其自然。总而言之,俄罗斯人是极其富有礼貌的且极富耐性的。在银行、在政府机关,排了大半天的队,好容易轮到你了,小窗口“哗”的一下就把帘子拉上了,伴着飞来一句“等10分钟”。这10分钟是我后来才知道,原来是烟瘾上来了,要去吸烟。这可是上班的时间呀,一大排人等着呢,可这里竟然无人吭声,无人抗议,只有我好象是喉咙口有被东西哽住似的。我郁闷啊!这要是换在国内,就等着下岗吧!在国内,许多机关部门和银行午休和周末都是工作的,连医院都有门诊挂。投诉电话到处有,竞争时时在。曾问过我先生:为什么会允许这样做,他回答:这可能就是讲人性吧。哇!扔下一大堆人?真的应该让他们到中国看看什么是“客户是上帝”?
十二、打电话
这里的手机很普及,读小学的小学生、年迈的老头、老太都配有手机。他们觉得这是出门不可少的工具。在地铁里时常看见用来听音乐和打游戏的。但在公共场所,极少听到有人在大声对着手机说话的。他们在接电话时,用只有他自己才能听到的声音对话,有时真怀疑,对方能听到吗?国人就不同,手机铃声一响,不管在哪里,不管对着谁,都会大声地说话,惟恐对方是聋子。有自知自明的,看见别人都用眼光盯着你,便会压底声音,而多人还是我行我素,又笑又嚷的,一路走一路叫,完了后,他还奇怪别人为什么老盯着他看。这是习惯问题还是礼貌问题呢?
十三、敲桌
刚和先生认识时的一段时期,去餐馆就餐,服务员给我添茶的时候,总是会习惯地用中指点两下桌子,以示谢意。(在广东茶楼尤其如此,譬如深圳、广州一带,不然没礼貌)
他看了不解“每次给你添茶水你总用手指敲桌子干嘛?”我向他解释来龙去脉,他觉得很有意思,连说有趣。
而后,天长日久,我不再敲了,说声“谢谢”就可以了。他却开始敲了,一到中国餐厅,人家给他倒茶就敲桌子,也没人在乎,因为这是不需要回谢的,大家心领神会。
十四、卡拉永远OK
中国人爱热闹,全球人都知道。
就拿卡拉OK一例来说,大部分的俄国人,还是喜欢天伦之乐。他们喜欢和家人团聚;有时他们也喜欢召集一大帮朋友与家人一起在别墅里,抱着个麦,又唱又跳。不亦乐乎。
大家总说:俄罗斯人开放,他们真开放?其实不然。我见过许多结了婚的人,他们有固定的工作,有稳定的收入,还是很顾家的,老婆是老婆,孩子是孩子,手上绝对戴着结婚戒指。不会出去应酬摘了放口袋里,进家门前再还复原位。
俄国人,其实家庭责任感很强,特别是那些人到中年的和高中层次家庭的,爱老婆,爱孩子。与国人相象,大部分家庭的财务又是太太监管的,夫妻同心。当然,婚前他们都比较的享受单身的权益。也不排除极个别的,婚后还惦着人家老婆的人。
在这里,中国人唱K,不跟国内似的满大街能捡到个卡拉永远OK,只有在有些中国餐厅和韩国餐厅才有。大家叫上亲朋,邀上几个伙伴,激情高昂,倒也舒解压力,散解些乡思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