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提到一所中国最早的俄语学校—俄罗斯文馆。
1708年3月24日,
68名满清学子就在俄商团里搭棚学读,
吃了中国系统学习俄语的第一只螃蟹。
吃了154年的螃蟹,但是啃得相当艰辛,
回回考试都有半数不及格,
甚至于最后四名选派即将赴俄的同学表示……
他们其实完全听不懂俄罗斯商人说话。
于是1862年,俄罗斯文馆并入京师同文馆,
从此俄语学习在中国就算是扎根落户了。
新中国成立初期,苏联老大哥罩着自己的小伙伴,花式援助,
也在中国掀起一片“为了国家学俄语”的风潮。
各个学校纷纷设立俄语课程,大家不学英语天天秃噜嘴皮子,
人人都能来两句“达瓦里西(同志)”和“哈拉哨(好的)”。
于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留苏热成为了当时的潮流。
《喀秋莎》成了无数少男的梦中情人,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则承载了少女们向往未来的梦。
现在,随着中俄关系逐渐走近,
一带一路项目的深入发展,
中国学生学习俄语的热情与日俱增,
各高校的俄语院系建设也日渐完善。
俄罗斯总理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也是频频访问中国高校,
灌了一桶鸡汤之后还是表示中俄关系没毛病,你们放心学。
信了“人畜无害娃娃脸”梅姐夫的话,
许多怀抱着学好俄语,迎娶美俄妹,
在俄罗斯大展拳脚走上人生巅峰等等希望的人们,
纷纷拿起俄语书,从33个字母开始潜心学习,然而……
俄语也太【哔—】难了吧!!!
我连中俄混血宝宝的名字都想好了,
你才告诉我俄语一个动词有六种变位,
名词有五种格,
并且“门”是阴性的,
“桌子”是阳性的,
“窗户”是中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