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阅读俄罗斯文学的人,一定对草婴这个名字不陌生。《静静的顿河》《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这一本本经典作品的翻译,皆出自草婴之手。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草婴的生平。
原名盛峻峰。文学翻译家。1923年出生,浙江省宁波慈溪人。南通农学院肄业。1960年参加《辞海》编辑工作,任《辞海》编委兼外国文学学科主编。中国译协副会长,现为中国译协名誉理事。2006年被俄罗斯作家协会吸收为名誉会员。
1937年7月7日,抗战全面爆发,同年12月,14岁的草婴随家人避难上海。当时,国内首次出版了《鲁迅全集》共20卷,定价20元,草婴省下父母给的零花钱去买了一套,简直如获至宝,他后来读俄文、搞翻译很大程度上是受了鲁迅的影响。
他还买了许多进步书刊,比如《萍踪寄语》、《苏联见闻录》等。他认为要让穷苦大众的日子过得好一点,就要先了解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情况,因此他决定先学习俄语,自己可以阅读苏联的报刊,以便进一步了解苏联。
15岁的草婴在报纸上看到一个苏联家庭妇女教俄语的广告,就根据报上的地址找到那户人家。按了门铃之后,走出来一位中年苏联妇女,看到草婴是一个小孩子,便用生硬的中国话问:“小孩,你来干吗?”草婴说我要学俄文。她说1块钱学1个钟头。草婴的父亲每个月给他5个银圆零花,因此他就说:“我1个星期学1个钟头。”苏联妇女说,一个星期学一次太少了。草婴不好意思说自己没钱,只能坚持说:“就一次,一次。”
当时没有一本俄汉词典,也没有任何教材,苏联女老师只是让草婴到淮海路书店去买哈尔滨出版的俄语教科书《俄文津梁》。这位女老师其实只是位家庭妇女,也不知道该怎样上课,每次去她家上课,她就根据那本教科书教草婴读:“这是什么?这是杯子。”她念一句,他跟着念一句,连字母都没有教过。回家之后草婴就把老师教他念的句子反复地读,读到滚瓜烂熟。
1941年,盛俊峰给自己取了一个笔名“草婴”,正式开始了翻译工作。1941年希特勒开始带兵入侵苏联,8月20日。姜椿芳与塔斯社上海分社商量创办中文的《时代周刊》,并邀请草婴参加翻译有关苏德战争的通讯、特稿等等,这本杂志影响很大,国内的人都是通过它了解反法西斯战争的新形势的。因为翻译通讯的缘故,草婴对整个反法西斯战争都一清二楚,有朋友开玩笑说他是“二战老兵”。
草婴自述:“在阅读和翻译文艺作品中,我认识到托尔斯泰是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他的一生就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他的作品用感人至深的艺术手法培养人的博爱精神,反对形形色色的邪恶势力和思想。”草婴花费了20多年的时间翻译完成12卷《托尔斯泰小说全集》,因为每部作品都要看好多遍,文学翻译不同于其他的翻译,文学翻译是艺术再创造的过程,从事文学翻译也要创造形象思维,在头脑里形成一个个的人物形象。
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里面,人物有550多个,这部作品要看三四遍,头脑里才能出现这些人物形象。文学翻译家就要把原作者所创造的形象,通过翻译介绍给读者,介绍得好,就是成功。2004年7月《托尔斯泰小说全集》在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1985年,草婴第一次去苏联,带了自己的一大摞译本送给苏联作协,他们很惊讶他怎么翻译了这么多作品,草婴说:“我也还没有年轻到可以慷慨地浪费青春年华的程度,也没有老到可以心安理得地等待死亡。”
俄罗斯人对草婴的评价草婴--这两个字是难以估计的艰苦劳动,文化上的天赋以及对俄罗斯心灵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