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语学习网

  • 高级搜索
  • 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 TAG标签
  • 俄语词典
  • 俄语翻译
当前位置:首页 »俄语阅读 » 中俄对照阅读 » 正文

爱,不候时光。

时间:2017-07-08来源:互联网  进入俄语论坛
核心提示: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很多的故事,几乎每个故事里都有一段两段爱情或真或假;或实或虚;或死去活来;或平淡如许......我们每个人一生
(单词翻译:双击或拖选)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很多的故事,几乎每个故事里都有一段两段爱情或真或假;或实或虚;或死去活来;或平淡如许......
我们每个人一生也不可能只有一段感情,可以说每一种故事里就会有一种爱情模式,而这些故事正是我们之所经历过的。我们也许在其中耗费过不可胜数的心思与眼泪,抑或收获过难以忘怀的快乐与温暖。当他们被三言两语简单勾勒,展现在我们面前时,它们是如此的相似,又是那么的遥远,那就是我们的爱情。
 
佛教有所谓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僧会、求不得、五阴炽盛。求不得便是八苦之一。求不得在爱情里面多半是由单相思引起的。相对于一见钟情情投意合的浪漫式爱情,求不得的爱情模式无疑是种痛苦的抉择。求不得爱情在普希金笔下的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中描写得最为出彩。如果单相思或者求之不得也算爱情的话,普希金至少写出了两种境界:
 
境界之一:凄美之恋
塔季亚娜是俄罗斯文学中最完美的女主人公之一,也是俄罗斯文学中最美的单相思女主人公。当奥涅金出现在她们家的那一刻起,塔季亚娜灵魂就被他填满。“很久以来,爱情的苦闷窒息着她年轻的心胸,她灵魂,在等一个人!”而现在,她睁开了眼,认准了这个人。少女情怀总是诗,她心里早已经将奥涅金想象成了她小说的主人公,一边做着幽会的美梦,一边却忍受着爱情的苦痛,她的相思是种诗一般的惆怅,又是种圣洁的情怀。她的美还来自于她的勇敢,杳无音讯的告白信没有让她退缩,还要在花园中将爱意表白。奥涅金的说教让她伤心欲绝,不能自拔。后来与连斯基的决斗、进书房看奥涅金的书籍笔记让她渐渐对奥涅金有所了解。塔季亚娜的凄美之处并不仅仅在于爱情本身未得圆满,而在于多年后,当奥涅金回到莫斯科,已为老将军妇的塔季亚娜拒绝了奥涅金的表白,谨守为人妇之道。
 
境界之二:凄冷之境
虽然是同一段爱情,但是对于塔季亚娜来说,那是凄美的,留一段回忆,一段伤痛。但是对于奥涅金来说,却是凄冷的。他是个多余的人,贵族的圈子他呆不下去,乡村改革他也意冷心灰,美女告白时候又故作姿态,好为人师,人到中年,一事无成,也没妻子儿女。回到莫斯科,看到当年的塔季亚娜雍容华贵,曼妙可人,心声懊悔,表白被拒,他又离家流浪而去。
 
塔季杨娜成全了过往,留住了美好,也留下了动人心弦的美感,而奥涅金依旧在贵族忧郁症中流浪而多余,留下的是无可奈何的凄凉。普希金的伟大之处就在于能在同一段故事中展示如此丰富却又相去甚远的境界。
 
 
强横与爱情(经典案例:毕巧林vs贝拉)
 
苏菲玛索有部电影叫《狂野的爱》,对斯德哥尔摩综合征进行了大胆解读,电影里苏菲玛索可能是最动人的女人质了。其实作为弱小者爱上强横并非无迹可寻。金庸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中明教左使杨逍风流倜傥,他看上了已有婚约的纪晓芙,百般纠缠,最后霸王硬上弓,致其怀孕。但是纪晓芙却生下孩子,取名不悔。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产生的原因可能正是源于弱者与强者之间,女人作为弱者,天性在寻找安全感,而暴力与强横在高压下被曲解成了她想寻找的安全,于是就出现了我们看到的现象——受害者爱上迫害他的人。
 
相对于普希金式无用却也无害的多余人,莱蒙托夫笔下的毕巧林是个不折不扣的恶魔。毕巧林所到之处给别人带来的都是灾难和不幸。即便是偶尔碰见的走私女,也被他害得不得安生。贝拉和毕巧林之间的纠葛缘起于毕巧林作为雄性动物的野蛮占有欲。原因就是因为贝拉漂亮。毕巧林为满足占有欲先从卡兹比奇处偷得那匹“黑眼睛”的好马,用马从贝拉弟弟阿扎马特手上换得贝拉。贝拉是纯粹的自然人,切尔克斯女人,对于毕巧林虽有好感,被劫持到要塞之后一度哭闹。但是在毕巧林的礼物和照料之下,爱上了毕巧林。
 
而毕巧林新鲜劲一过又过上了成天打猎的日子。最后贝拉不幸被卡兹比奇抓住,乱战中被杀。毕巧林始终未曾掉一滴眼泪,也从未流露过半点悲伤。毕巧林对于贝拉是纯粹占有式的物欲,对待贝拉除了征服与占有别无其他。贝拉对于毕巧林却用情颇深,临死之前依旧念念不忘。
 
 
仇恨与爱情(经典案例:杜布罗夫斯基vs玛莎)
 
仇恨与爱情的例子我们可能会想到罗密欧与朱丽叶家族矛盾导致爱情悲剧的故事。在金庸小说《碧血剑》中,金蛇郎君夏雪宜和温仪之间的爱情悲剧也很典型。夏雪宜与温家七老仇深似海,但是夏雪宜为温仪放弃与其父叔伯的仇恨,反遭暗算,葬身山洞,温仪也被其父推落枯井之中。
 
在俄罗斯文学之中,普希金同样用这种方式给予我们一种更博大的胸怀:因为有爱,我们可以放弃仇恨。普希金的小说中,篇幅较长的除《上尉的女儿》之外,当属《杜布罗夫斯基》了。但就描写爱情的来说,杜布罗夫斯基要生动有趣得多。老杜布罗夫斯基是个小地主贵族,而他的邻居特罗耶库洛夫则是蛮横的大地主。老杜布罗夫斯基评论了一下他的狗舍,他对此怀恨在心。老杜布罗夫斯基死后,特罗耶库洛夫想借机吞并他的村庄。
 
杜布罗夫斯基一把火烧了村庄上山当了土匪,在那一带打家劫舍,化妆成法国家庭教师来到特罗耶库洛夫家中,想死寂报仇。不想竟爱上特罗耶库洛夫女儿玛莎。杜布罗夫斯基为爱放弃仇恨,不料特罗耶库洛夫竟将女儿嫁给荒淫无耻的老公爵,玛莎最终成为老公爵夫人,而杜布罗夫斯基解散众人,远走他乡。
 
 
未竟的爱情(经典案例:N先生vs阿霞、罗亭vs娜塔莉亚)
所谓未竟就是说爱情已经开始,两个人情愫互生,渐入佳境,突然间出现了种莫名的阻力使得爱情最后终止。屠格涅夫的小说中大部分爱情都不得善终,是描写未尽的爱情的典范。更有意思的是屠格涅夫笔下的男主人公大都带有某种严重的缺陷,比如罗亭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巴扎罗夫的虚无主义世界观等等,而女性形象却大多光彩夺目,她们勇敢执着,意志坚定(叶琳娜)、敢于追求,大胆直白(娜塔莉亚),被称为屠格涅夫式女郎。
 
 
《阿霞》讲的是一个发生在德国小镇的故事。N先生在德国小城认识了性格怪异的阿霞两兄妹。很有好感,一来二去就混熟了,一开始N先生以为他们是情人,后来发现他们是兄妹。原来阿霞是其父和农奴女的私生女儿,母亲死后才由父亲收养,父亲过世之后,兄长带她出国疗养。N先生与阿霞产生了感情。但是当阿霞大胆地提出交往的时候,N先生却目瞪口呆,他的行为伤害了阿霞,他们早早地离开了。N先生事后懊悔莫及却再也找不到人了。
 
而《罗亭》中,罗亭是个夸夸其谈的人,口才极好,学识渊博。娜塔莉亚听了他两次谈话之后便爱上了他。但是罗亭却是个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当娜塔莉亚说已经和母亲明说要嫁给罗亭,来要罗亭拿主意时,他却退缩了。他可以阐述爱情的各种形态(像我这样),却对于现实生活中的爱情无法应对。罗亭出生低微,对于权钱有抑制不住的羡慕之情。他理想远大,但是从他对待爱情的态度可以看出他空谈多于实践。
 
 
爱上不该爱的人(经典案例:拉夫烈茨基vs瓦尔瓦拉、比埃尔vs海伦)
那句歌词是怎么唱的来着:“爱上不该爱的人,我的心中满是伤痕。”它告诉我们,找对象的重要性,以及找对对象的重要性。如果爱情作为一门艺术的话,爱情的客体即对象几乎决定了这门艺术的成败与否。对象正确与否的关键在于,爱情是双向互动的而不是各敲各的鼓的情感体验。
 
作为经典案例的《贵族之家》中的瓦尔瓦拉和《战争与和平》中的海伦两个女人是俄罗斯文学中为数不多的坏女人形象。她们两有着很多的共性,放荡,不忠,漂亮。《贵族之家》中,瓦尔瓦拉直接导致了拉夫烈茨基一生的悲剧,她是全书最重要的动力,她同时毁灭了拉夫烈茨基和丽莎以及他们的爱情。
 
上大学时期的拉夫烈茨基在一次看剧时候看上了退休将军家的女儿瓦尔瓦拉,瓦尔瓦拉及父母贪图拉夫烈茨基家中钱财,很快就同意了。但是婚后瓦尔瓦拉开始本性暴露出来。拉夫烈茨基在巴黎发现妻子的出轨,愤然回到国内。后来风传瓦尔瓦拉已死,他便开始准备与丽莎成婚,不料,就在这时,瓦尔瓦拉却带着八岁的女儿出现在家中。结果丽莎出家进了修道院。拉夫烈茨基度过了遗憾多余的一生。
 
《战争与和平》中的海伦同样生性放荡。他与比埃尔结婚是在海伦父亲库拉金公爵的阴谋操作下,为谋比埃尔财产而嫁的。比埃尔起初爱上海伦是因其貌美。
 
但是海伦却是物质主义者,她本想打算先嫁给你年老多金的亲王,等其死后再嫁年轻的大臣,对于比埃尔毫无感情可言。所以很快婚后就传出各种风言风语。比埃尔不堪受辱,与人决斗。从未摸过枪,连枪都不会开的他竟侥幸将对方打死。他与妻子分居,开始受共济会的影响。但是妻子却依旧放荡不羁,最后在1812年战争中误食堕胎药而死。比埃尔最后与娜塔莎共结连理,幸福美满。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热门TAG: 凄美之恋


------分隔线----------------------------
栏目列表